Free Art Fair 2015 Report

撰文/顏華志

 

2015台北藝術自由日以「環境X藝術」為主題,

揭示當代藝術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密不可分的交融關係

創辦於2014年的台北藝術自由日,援引法國小說家卡謬之言「自由應是一個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為號召,打造一個破除所有限制的平台,讓藝術自由的發生。邀集世界各地不限個人、團隊、年齡、性別、國籍、媒材及藝術形式的創作共同參與,交互激盪出炙熱懾人的藝術光景。2015年邁入第二屆的台北藝術自由日,由來自台灣、日本、菲律賓、薩爾瓦多、加拿大、美國等地超過130組藝術家共同展演,並規劃獨立藝術書展區、藝術電影與講座、自由心證拍賣會等活動,讓藝術的狂熱得以自由地喧嘩、鼓動、無盡蔓延。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第八站 – 洋蔥書屋@台北藝術自由日 Big Onion-8th Stop

建築家蕭有志近年來在社會中不斷提出「大量交織」(Mega-Weaving)的倡議,並以一系列的游移建築計畫展現此項倡議中對環境與文化的關注。「旅行的大洋蔥」近年來遊走過台灣與香港等地,所到之處並與各領域創作者合作,在洋蔥內外部呈現聲音裝置、網路電台、環境裝置等各種跨領域樣態。此次於台北藝術自由日的展出攜手伊日藝術團隊,將大洋蔥化身為「洋蔥書屋」,在書籍與藝術品環繞的場域中,體現藝術創作的有機性,在當代人造環境與人的感知過度疏離的情狀下,試圖以空間為媒介重新嫁接起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親密關係。

陳聖文X淨愛高山

展區中許多藝術家藉創作表達對環境的關懷,參展者陳聖文與淨愛高山團隊合作,以撿拾自北大武山、玉山等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垃圾作為媒材,透過細微的處理與刺繡巧妙結合,希望喚起共同身為地球一份子的大家,彎下腰伸出手,一起還原最純淨的山林美。

閱讀是最適合分享的禮物!

台北藝術自由日以最不設限的方式創造藝術展演與交流平台,不僅希冀創作者激盪出跨界火花,也期盼藝術能夠以最自在的方式走入每個人的生活。獨立藝術書展區特別與英國MACK出版社合作,推薦台灣少見的原文藝術書籍給參與台北藝術自由日的民眾。‘Books with artists, writers and curators’,MACK簡潔而精確的出版目標,恰如台北藝術自由日所深信,藝術不在他方,而是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更加純粹的藝術收藏方程式

「自由心證拍賣會」是藝術自由日活動中極具人氣的亮點!每件作品起標價格均為新台幣500元,在落槌前競標者並不知道創作者的身分,僅以自身對於作品的評價為競價依據,重新思考與定義藝術品價值和收藏者之間的關係。2015年的「自由心證拍賣會」將理應當然的「自由」盡情放大,向藝術創作者提出徵件邀請,入選作品包含平面繪畫、立體雕塑、複合媒材裝置等,作品於活動期間全程展出,並在活動最後一天的拍賣會現場全數拍出。

感官與知識的藝術交融

在「環境X藝術」的命題之下,台北藝術自由日不僅邀集藝術家藉由創作表現對於自然環境的關懷,亦透過放映藝術主題電影《艾未未‧草泥馬》與《風華再現─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以及邀請藝術家顧廣毅和策展人孫以臻進行《由人向外釐清的生態系統 – 以亞太地區的生物藝術作品為例》藝術講座等方式,探索以人為本的藝術環境與生態環境議題。

藝術家平子雄一出生於群山環繞的日本岡山縣,植栽、林木、山野不僅是成長過程最深切的回憶,更是藝術家在心靈上、創作中最珍視的對象。畢業自英國Wimbledon College of Art,平子的展覽足跡遍及台灣、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美國、英國、丹麥、荷蘭等地,橫跨平面繪畫與立體雕塑的豐沛創作能量更獲得重要獎項VOCA賞肯定!本屆台北藝術自由日設立專區展出平子雄一以環境為關懷對象的藝術創作,更於開幕典禮邀請藝術家進行聲響展演!以在地撿拾而來的葉片和果實等自然素材作為發聲工具,結合電子混音進行聲響創作,以跨域展演體現藝術創作與自然環境和諧交融的嶄新篇章。


Taipei Free Art Fair 2015台北藝術自由日 獲獎藝術家

本屆台北藝術自由日一改過往邀請專家評審進行評選的機制,由參展藝術家互相票選出最能夠體現自由精神的參展作品。票選結果產生一名金獎得主、兩名銀獎得主、五名銅獎得主、兩名最佳人氣獎!

金獎

寧森

一生中都有一次進棺材的機會,但幾乎沒有從棺材再出來的可能。倘若今日存在一個重生的機會,又將帶走什麼回憶?或喚起什麼瀕臨遺忘的風景?

這件作品將讓觀者躺進棺材之中,透過內部聲光裝置來閉著眼睛檢視回憶風景。這個空間零議題,這片風景可能是源自過去的記憶,也可能來自未來的幻想。但並非創作者給予的,而是源自於每位觀者自身的生命故事。

銀獎

HAHA HAZEN

時間與空間對於我們而言,一直處於相對立場,但同時我們卻又不斷嘗試去保存過去存有過的記憶。其中,標本正是藉由各種方式去記錄一種永存,將時間的痕跡鎖住在某個當下。而在環境中成長的我們,會歷經一段段的變遷,記錄時代變遷的正是時代下的產物,從嶄新的發明洗練成為一件件老物件,在時間流動下,持續刻畫老舊與鈍化。本次展出作品,著重在標本與老物件的結合,用一種視覺上是類比,本質上卻是對比的特殊關係,透過重組與拼貼的方式,去記錄著他們對時間與空間的共存。

銀獎

Alina Vergnano

Alina Vergnano曾受邀至義大利、法國、丹麥、瑞典、印度等國參與展覽,擅長平面設計、動畫、陶藝與聲音創作,並在特定地點發展現地塗鴉創作。透過簡單的線條描繪,Vergano找到可以表達自身對於世界的情感、思想等複雜的關係。作品主要以描繪女性的眼睛為主,因女性就一般而言是多愁善感的,以探究人最深沈的情感。除了主要在視覺創作外,也積極尋找各種不同類型的媒材來進行創作。

銅獎

何欣穎

以梅特林克劇本”群盲“作為出發,冰凍的植物隨著等待的時間慢慢融化,卻在即將化為水的那刻,才發現了死亡的真相。而距離不遠處,一叢長梗病態的水仙花在長夜裡卻盛開了。展場形式以冰櫃裡冰凍的植物為意象,舞台模型坎入其中。

銅獎

飛飛飛

飛飛飛是一個內心藏有閃亮樂觀DNA 的插畫家,相信畫畫是人類的本能;創作多是取材於城市生活裡的大小事與對自身對生命的體悟,以歡樂詼諧的插畫、繪本等方式持續關心社會;未來更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這個世界擁有更多愛與溫暖。

銅獎

Idon 豆宜臻 簡翊晉

作品對象是關於生存環境中被遺忘的場所,但吸引我們的並非廢墟主體本身,而是在踏訪廢墟當下所面臨的劇烈感受。映入眼前的斷垣殘壁,以及瀰漫整個空間的詭譎氣息,驅使我們進行想像並開始一連串的藝術計畫。透過身體經驗、居民口述歷史和網路搜尋,多重資訊的匯集之下我們拼湊、想像、重建對於廢墟理想的原始面貌。它並非是專業研究系統之下的產物,而是悄悄建立一個連結主體(被遺忘的事物)的通道,通往未知的、陌生的、必須被喚起的遺忘。

銅獎

李熟枝、劉天球

《我的父親母親》系列作品是從2011年開始的攝影創作,從類似扮裝的婚紗攝影,到近期則以紀實的方式,呈現出平時拍攝的生活照;藝術家身份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以及同志身份的溝通與認同,一直是這個系列所關注的主軸,此次將被攝影的父母請到展覽現場,並同時展示系列攝影影像以及從我父母與我之間的關係出發的現成物物件,讓觀者面對「作品」(我的父母),並讓我的父母(作品)取代我(藝術家)的位置。

銅獎

喇叭吮

Risograph是一種小型印刷機台,工作原理接近絹網印刷。每次只能印一個顏色,疊加顏色需要更換相應的油墨滾筒並再次印刷。由於自己在倫敦念插畫系,最後畢業創作的時候實驗了歐洲流行的印刷技術Risograph,藉藝術自由日與台灣民眾分享留學生活,創作靈感,國外與國內不同的教學方式,利用特殊印刷的作品、創作速寫及日記與大家溝通學習。

人氣獎

Walletjes

由當代疏離現況「網路擇友及交友app」為靈感,發展而成的「即興互動劇場」,以各種角色的演員、不同的故事事件,提供觀眾參與「約會行動」。

人氣獎

小事製作

小事製作於2014年正式立案成團,核心成員由編舞者楊乃璇和舞者林素蓮、蘇品文及音樂設計謝瑋秦所組成,積極與多方表演藝術工作者合作,多年來集體創作也進行各別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