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柏昇
《致,自由》To Free
親愛的卡缪,
寫這封信給你,是因為我們相信你能明白我們所想表達的滿腔熱血,而且這份感動至今仍然深刻。感謝你那充滿能量的字句—「自由應是一個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契合我們第一至三屆藝術自由日的精神。
今年,由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首度單獨主辦,實踐大學建築系協辦的「台北藝術自由日」邁入了第三屆,與以往相同,依然邀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藝術家;依然不限個人、團隊、年齡、性別、國籍、媒材以及藝術創作的形式;依然以華山作為平台、打破展牆的限制、建構出一個無拘無束的空間,讓觀者與藝術家皆能在這樣的場域中自由自在地馳騁。可是這樣的「依然」是否已被往年的條件所束縛?這樣的「依然」還能成為你所謂的自由嗎?
自上屆2015年自由日結束後,一年來我們由衷期待、深刻自許,不停地去思考新一年度的自由日該以何種面貌展開呢?尤其今年面臨徵件的窘境,卻也在面對這樣的窘境後發現,其實,「我們何其幸運,無法確知,自己到底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1]從最原始的初衷出發:觀眾免費入場、藝術家免展位費、以及不限定藝術形式的三個「Free」概念進行延伸,實踐對於藝術自由的無限想像。「自由」的迷人之處本該是面對許多可能性互相碰撞後的火花,於是,別於以往,今年我們擴闊了每個攤位的空間、增設了Free Lab實驗室、於藝術書展區搭配了食物插花課,更推出「自由美食廣場」讓參與活動的民眾親身體驗藝術與食物媒材結合的趣味。將藝術元素融入多項平民美食,享受小吃的同時注入多元的生活美學精神,重新看待我們自身的庶民飲食。種種構思都挑戰著過去我們的思考,深化我們對藝術自由的追求。
是的,今年我們選擇以「食物」為主題。
「生而為人,我們都會餓」,你我都無法倖免於飢餓的打擾。食物影響著我們的身體甚至思緒,「We Are What We Eat」這句格言相信你也同意。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上至皇帝王公,下到平民百姓,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吃」。既然如此,我們能否以「吃」來展現自由?我們有權力作出更聰明的選擇,選擇要進入我們口中的是什麼樣的食物,來讓我們身體變得更好,無論是祭奠五臟六腑的,抑或是讓心靈感到滿足的精神糧食,都由我們親自攤開、檢視、理解、做出選擇。「食物×藝術」的靈感因此油然而生。
邀請來自不同國籍與領域的藝術家們呈現各自的創作就像帶著自己的一道料理來到這場聚會,一道道食譜就像是對藝術家而言熟悉而獨具意義的私房料理,現場彷彿化身林林總總的菜市場攤販,為藝術提供最鮮美的食材,建構出名符其實的「藝術饗宴」。自由日以如此多元的面貌餵養我們對於生命的諸多提問,藝術自由日則是提供個人心靈、單身與否、性別性向、社會、環保等等各種發言權種子的一畝沃土。因美味,是一個與人同歡的場合、相互理解與感謝的心,簡單而美好,持續實驗與體驗生活的精神。除了視覺以外,更有味覺、嗅覺、觸覺、聽覺等其他感官的交融,讓藝術的氣味瀰漫在空氣中。如果可以用言語來比擬今年的自由日,肯定會讓人直呼「看的好飽阿!」
我們恍然體認到「台北藝術自由日」已然擁有一股逐漸成形的當代藝術精神,正引領著我們與所有參與者體會更深層次的藝術自由:「自由不是克服難題,而是學習如何擁抱機會。」抱著這份體認,在自由日最後一天的自由心證拍賣會時,當最後一件作品落槌的那一刻,我們自信滿滿地向各位宣佈:各位,我們明年「台北藝術自由日」再見!
最後,開動吧,讓我們來為你上菜,讓思緒與眼球在色香味的世界裡流連忘返,一起大啖藝術的美味!乾杯敬「自由」!
真摯地
黃色大汽球 上
[1] 出自—辛波絲卡(W.Szymborska)詩集《我們何其幸運we’re extremely fortunate》。
自由地上路、追尋著自由
開展前一夜,當所有人都在為場地大小事奔忙之時,倉庫外來了一台起重機,將建築家蕭有志的作品進場。起重機從貨車上吊起作品、落地。由於作品經過了改裝與設計,原有的檔車已經無法透過發動引擎來轉向,為了讓車子改變方向,現場所有的男力舉起雙臂,共同抬起了有千斤之重的檔車及其頂棚,畫面令人內心澎湃與悸動。
蕭有志將擋車設計成移動的家,含括所有人類吃喝拉撒生理需求的功能,顛覆了大家對空間的既定印象同時也體現藝術創作的有機性。人類能夠直接生活在上面,也能以這樣移動的空間,重新嫁接起人與人、人與食物之間的親密關係。四海遨遊的檔車真實地連結各式各樣的人事物,透過「關係」的誘發與建立,使人與人之間既存但無法看見的連結性重新被看見。擋車除了濃縮成「家」的功能,更像是記憶中「攤車」的形體重塑。當攤車上販賣著小吃,體現的無非是經濟微縮、風土民情更是一道人文景觀。整部車可在台灣各地旅行落腳,「自由地」追尋著「自由」。
仙女下凡來解答—閃亮人生爆米花
「我問天我問天!甘會凍麥創治!」「該做的事都做了,到底還要朝哪努力?」「世間煩惱哪欸呷呢多!呷呢苦!」受苦受難的凡人通通免驚!仙女藝術家倪瑞宏親自下凡來解答!
人生難免遇到焦慮徬徨,於是我們透過翻閱勵志書籍、訂閱國師YOUTUBE、收藏心靈專欄作家文章、走遍塔羅算命占卜街,只為求一個「人生指南」:告訴我們下一步何去何從。倪瑞宏透過對人的細膩觀察,以及在展場或各種公開活動與別人的交流中,將看到的問題變為作畫的靈感,用尖銳深刻的角度切入人際關係和人生的煩惱,並加入她自己的想法匯集成作品,精密的諷喻了人生百態。結合廟裡求籤的心理狀態與觀者互動,將原本的人生指南系列畫作轉化成籤詩,使觀者從無用的指南中,得到更多重新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從此人生閃亮亮。
精神糧食藝術選書—把食物插好插滿
我們相信閱讀是最適合分享的禮物!藝術書展區今年邀請獨立書籍出版人小8,以年度主題「ARTasty」推薦台灣少見的藝術書籍給參與的民眾。搭配創意食物插花課程,邀請藝術家許尹齡、羅智信現場教學,以食物作為媒材透過傳統插花手法來創造意象,食物之美,不再局限於料理或進食,亦能以多元性、創新性的藝術思維呈現。一連串的跨界發酵釋放出視覺以外的感官刺激。恰如台北藝術自由日所深信,藝術不在他方,而是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自由實驗室Free Lab
首次與學院系統合作,讓藝術自由日成為年輕創作者展現實驗的發表舞台。因此特別規劃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區「自由實驗室Free Lab」,鼓勵彰師大美術系部分同學擁抱展現自己的機會,也希望開始能藉此能讓學生與各方交流。更感謝參與的同學在如此短的籌備期及創作時間內做了最大的實驗。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期許透過合作滋養台灣當代的藝術新星,扮演著藝術培養皿的角色,讓各種化學作用美好發生。
自由心證拍賣會
「自由心證拍賣會」是每年藝術自由日活動中極具人氣的亮點!每件作品起標價格均為新台幣500元,在落槌前競標者並不知道創作者的身分,僅以自身對於作品的評價為競價依據,重新思考與定義藝術品價值和收藏者之間的關係。2016年的「自由心證拍賣會」向藝術創作者提出徵件邀請,作品於活動期間全程展出,並在活動最後一天的拍賣會現場全數拍出。
藝術擂台
來自日本的ART Cocktail向現場藝術家下戰帖,廣邀各路英雄參展者來場即興作畫大PK,賽事中搭配著令人情緒高漲的音樂,現場的觀眾也呼聲高亢!日本ART Cocktail代表藝術家更是在台上「動次動次」地邊跳舞邊作畫,華麗中帶點俏皮、扭曲中又帶著幽默、該塗抹的時候塗抹、該深情的時候深情,讓藝術自由的風貌也「動次動次」地浸漫整個空氣。
藝術家之夜—雅淇Yachi
開幕晚會我們邀請了來自澳洲的團體Half Sound進行聲音的演出,茶會與「雅琪Yachi」團隊合作,進行一場對於夜市文化的未來式想像,將擁有高度國際認同的台灣夜市文化帶向更具實驗性的新方向。夜市親民、大眾化承載著台灣人民成長的共同經驗,但同時卻背負了不衛生、不環保的陋習。「雅琪Yachi」以當代藝術的角度切入,佐以對於未來夜市想像的投射,重新詮釋台灣的風俗民情與族群融合的信仰與多情。
台北藝術自由日最後的獎項都是由現場上百組參展藝術家相互票選出來最能夠體現自由精神的參展作品。票選結果產生金銀銅獎得主個一名、三名最佳人氣獎!再次感謝袁廣鳴老師、陳松志老師、王璽安老師、莊志維老師,擔任活動頒獎人、並給予台下大家的寶貴建議和鼓勵。
金獎|塑食餐廳Plastfood|陳聖文、張昱苹
迷幻的霓虹燈管以Plastfood字眼醒目地發光著,乍看與一般速食店的櫃台無異,彷彿當我們飢腸轆轆之時,可以透過消費完成快速的點餐與取餐過程。然而,這個複合媒材的裝置作品用了許多塑膠製成的速食形體揭露關於便利消費所帶來的問題,例如這樣的模式可能會因為過於方便獲得且便宜而蒙蔽了選擇上的思考。觀眾可以在塑食餐廳中的櫃檯點餐,點完餐可以獲得一整份用回收塑膠垃圾做成的漢堡餐,以及燈泡作的霜淇淋,接著拍下消費這些塑料的照片,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透過這樣的互動,傳達著速食飽餐的同時也取得了大量的塑膠製品;食物會被人體消化,但這些塑料在十萬年後都仍繼續留在地球上。作者在這個看似遊戲的裝置裡,不斷的提醒觀者:「消費是一種權利,但必須聰明的使用」,期待著觀者在走出這家塑食餐廳後,對於消費能夠做出改變。
銀獎|合離Meet Apart|Rexy TSENG
兩台小冰箱空間、簡潔的機械轉動裝置帶動著兩塊牛肉片。作品《合離》以相似的個體在相似的環境中做著相似的舉動;以裝置擬態進行平行時空之間的對頻,演練著人類、科技、飲食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疏離感與相互摸索適應。
銅獎|童筒仝
我們為什麼成為我們如今的模樣?每個人來到世上必會經歷監護人的教導、教育體制的馴化、同儕的影響、社會的歷練,而現今網路資訊發達,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幾乎毫無界線,在看似個體的背後其實堆疊了過往人、事、物對我們的影響,那些影響就像是一雙雙手,揉捏出我們的形狀。觀者隨自己喜好選擇各式印章和各色印尼,蓋在桌上的演出者身上,直到最後,演出者身上充滿他人的印記,再也不是剛開始純粹乾淨的模樣,就像人們接收並且混合他人的思想而逐漸蛻變成如今的模樣。
最佳人氣獎|Norman
「擅長使用簡單且語帶保留的筆觸完成作品」對於Norman來說,喜歡不平衡卻又是在平行時空中發生的畫面,雖然衝突,但是都是美好的事。常常有人問Norman筆下角色是否捕捉了誰,也會想知道作品後面是不是隱含有趣的含義或是代表什麼,對Norman來說,所有人都是正在發生中有趣的過程,只是大家不知道自己其實多麼有趣,在大家的眼中別人都是非常的奇怪,但是「怪」本身在這世界上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Norman的靈感多來自於親眼目睹到所有怪事,也許為角色多加了一頂兔子帽,或是把誰給放大縮小,但這都只是一種畫面上的轉換,其實並不代表什麼,單純地希望觀者接收到作品中的幽默,而記住作者想帶給觀者的一些些微笑。
最佳人氣獎|元素祭Taste Festival|劉菁兒
作品由可見與不可見的空間出發,思考在個體、社區與社會之間的不同可能。發掘不同的榫卯關係、人文與自然的關係。當味道不再純粹,經過我們身體的食物是什麼?美味的單位,卻是由多個元素混合而成的假象。食物的外貌及味道是人選擇上的最大誘惑,而現今大部分在市場買到的食物都經歷加工的過程,食物純粹的味道是什麼?或許我們已經不懂分辨,因為食材的純粹本質已經在製程中消失殆盡。人總會先於講究感官的體驗:設計食物的視覺、講究味道的調配、追求口感的感受,但很少考究食材的本質與變質。而今食才的製作過程,加入了不同化學元素,單次的攝取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若每日攝取不同化學物質時,自然的身體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此作品中作者除去所有食物外在的形體,以廢棄食材(如咖啡渣、藥材、茶葉、醬料等)混合木碎及化學黏合物製成一粒粒元素球。觀者未知碟上的菜餚,下肚的只是一碟混合了不知名的元素。透過專注地猶豫是否進食眼前似乎可放進口/又不可放進口的食物狀態,來思考食物的內在。
最佳人氣獎|人翅Human Fin|棥
「如果你是隻被砍去魚鰭的鯊魚,會有什麼樣的下場?」人翅這項作品,將人類與鯊魚部分特徵結合,引導觀者思考人類對大自然做的不可逆轉的惡事。中式宴席中常有的高級菜色—就是由鯊類、鯨類的魚鰭所製成「魚翅湯」。由於鯊魚其他身體部位的經濟價值與鰭相差甚遠,許多捕魚業者會直接將魚鰭割去,並且將鯊魚丟回大海。在某些國家中,雖然販賣魚翅是非法行為,但因為它龐大的經濟效益是當地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當地政府與警察都不會管制,甚至會包庇他,但這事件中的兇手並不是魚販,而是食用魚翅的人們。作者希望觀者設身處地的想像自己是一隻被奪去行動能力的鯊魚,在看到作品的同時可以開始思考大自然與自身的關係。或許可以在下次做決定之前,思考到大自然,並選擇傷害比較低的選項。